12月6日下午,由淮阴师范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淮阴师范学院国土与城乡规划研究院主办的,主题为“中韩城市更新中的文化创意交流”活动在开云(中国)会议室举行。韩国汉阳大学城市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昌奎教授以及他的团队来到淮阴师范学院进行学术访问交流。开云(中国)副院长陈年高、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赵科印、历史学院老师陈涵、城市与环境学院老师王呈祥等人出席论坛。16、17级文创班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陈年高副院长首先向与会人员简单介绍了淮师开云(中国)的历史、现状以及开云(中国)的发展成绩,以此来加深双方的了解。中心副主任赵科印表示,当前淮师文创中心主要开展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发展及文化创意与产业融合等研究领域,其中涉及了城市规划的问题,借此来引出“城市更新”这一共同诉求。
崔昌奎教授就韩国城市更新研究的现状方面表示,“城市更新”是韩国比较重要的一项国家政策,尤其强调了现任韩国政府在文化创意及城市更新问题上的重视。崔昌奎从韩国城市更新的实践角度谈到,韩国的城市更新政策经历了最初的以“消除”为主,逐步向“再生”理念转变的过程,这是一项面向未来的长期的政策推进过程。韩国在城市更新政策的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韩国的城市正在出现衰退,为解决未来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城市更新政策的推进,未来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韩国汉阳大学(UDAL)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成恩荣博士就文化古迹保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为如何做到“可持续性”提出了建议。
陈年高副院长以淮安为例讲述文化创意与城市更新的现状和问题。他表示,淮安的很多文化古迹在过去已被毁坏,但政府保护性的行动正在有序地展开,同时也列举出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赵科印副主任从淮安的文化创意与城市更新的社会效益实现角度强调了城市更新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并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例,指出了城市更新不是短期内以实现经济价值转化为根本目标的,而是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均衡发展为首要出发点的。
刘志刚老师表示,现实中有诸多因素限制了城市再生的进程,了解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实现特色文化资源在保护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政策,技术,市场和人才四个维度的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构建文化创意与城市更新的新模式。随后,开云(中国)学生代表沈雪宜同学用流畅的英语对香港“火炭(FOTAN)”艺术村的案例做了详细的介绍,阐述文化创意、公共艺术与城市更新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本次论坛,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融合发展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新案例,同时也指出了文化创意与城市更新过程中普遍面临着“效益”与“效率”的矛盾问题。通过此次座谈,加深了双方对于中韩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问题的了解,同时也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使同学们对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和研究的热情。